首页>苗木百科>秋季怎么养生

秋季怎么养生

来源:www.jschilin.com   时间:2024-06-22 08:48   点击:127   编辑:niming   手机版

秋季怎么养生

关键在养肺

秋季养肺的方法多种多样,但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易行的方法主要有:

食疗补肺 秋天燥邪为盛,最易伤人肺阴。此时可以通过食疗达到生津润肺、补益肺气之功。干性皮肤者除了抹一些润肤霜防干燥外,还可采用一些食疗法,如鼻、唇干燥者可吃一些萝卜、芝麻、豆腐、豆浆等,还可进食白木耳、胡桃等食物。白木耳有补肺润燥之功能,胡桃有补肾安神之效,秋季服用更有疗效。此外,还可以鲜百合、蜂蜜煎汤服食;或者用生梨、川贝加水炖服。这不仅能润肺,而且对肺燥久咳、慢性支气管炎效果都很好。

补水养肺 干燥的秋天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较多。所以,补水是秋季养肺的重要措施之一。每天最好在清晨和晚上临睡之前各饮一杯,白天两餐之间各饮水一定数量,这样,就可使肺脏安度秋天。

药膏养肺 对秋燥症状明显的人,可以通过进补中药膏来达到润肺的目的。贝梨膏:取川贝母粉、雪梨汁、东阿胶(数量最好请教医生)共蒸熟。日服两次,可滋阴润肺,治久咳不愈、痰中带血、鼻中出血。八仙膏:生藕汁、生姜汁、梨汁、萝卜汁、白果汁、竹沥、甘蔗汁、蜂蜜各等份,将各汁和匀,蒸熟后用玻璃瓶贮存,任意食之。有生津养肺、清热化痰之功效。

重点在养胃

入秋以后,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。各医院消化科的胃病患者也增多。祖国医学讲究养生、防病顺应时节是有道理的。为什么要说秋天谨防老胃病复发呢?因为入秋后气候渐凉,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,如果防护不当,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,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、腹胀、腹泻、腹痛等症,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。

秋季要护好胃,就要注意保暖。秋凉之后,昼夜温差变化大,患有慢性胃炎的人,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,适时增添衣服,夜晚睡觉盖好被褥,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。另外,胃病患者“秋冻”要适度,不要勉强挨冻而冻出病来。

在饮食上,应以温、软、淡、素、鲜为宜,做到定时定量,少食多餐,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,从而防止侵蚀胃粘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。

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嘴,不吃过冷、过烫、过硬、过辣、过粘的食物,更忌暴饮暴食,戒烟禁酒。另外,服药时应注意服用方法,最好饭后服用,以防刺激胃粘膜而导致病情恶化。

养胃的同时要养心。专家认为,胃病、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,与人的情绪、心态密切相关。因此,要讲究心理卫生,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。避免紧张、焦虑、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。同时,注意劳逸结合,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的康复。

总之,胃病的“养”至关重要。因此,有胃病者在“多事之秋”可不能掉以轻心。

水果防秋燥

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从超市内琳琅满目的水果也能感受到。但是,众多的水果中,选有润肺功效的水果来“抵抗”秋燥,可谓事半功倍。中医认为,秋季大量上市的许多新鲜水果,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,具有滋阴养肺、润燥生津之功效,是秋季养生保健的最佳辅助食品。但同是养肺水果功能也会有差异,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有所偏重。

梨 有清热解毒,润肺生津、止咳化痰等功效,生食、榨汁、炖煮或熬膏,对肺热咳嗽、麻疹及老年咳嗽、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。若与荸荠、蜂蜜、甘蔗等榨汁同服,效果更佳。

柑橘 柑橘性凉味甘酸,有生津止咳、润肺化痰、醒酒利尿等功效,适用于身体虚弱、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、伤酒烦渴等症,榨汁或蜜煎,治疗肺热咳嗽尤佳。

柿子 柿子有止咳、清热生津、化痰软坚之功效。鲜柿生食,对肺痨咳嗽虚热肺痿、咳嗽痰多、虚劳咯血等症有良效。红软熟柿,可治疗热病烦渴、口干唇烂、心中烦热、热痢等症。

石榴 石榴性温味甘,有生津液、止烦渴作用。凡津液不足、口燥咽干、烦渴不休者,可作食疗佳品。石榴捣汁或煎汤饮,能清热解毒、润肺止咳、杀虫止痢,可治疗小儿疳积、久泻久痢等。

葡萄 葡萄营养丰富,酸甜可口,具有补肝肾、益气血、生津液、利小便等功效。生食能滋阴除烦,捣汁加熟蜜浓煎收膏,开水冲服,治疗烦热口渴尤佳。经常食用,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补益。葡萄制干后,铁和糖的含量相对增加,是儿童、妇女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。

大枣 大枣能养胃和脾、益气生津,有润心肺、补五脏、疗肠癖、治虚损等功效。

但须注意的是,食用新鲜果蔬一定要适量,过食或暴食都会影响身体健康。再有,新鲜水果含糖量较高,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须慎食。

冬季该如何养生

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,自然界的很多生物都进入了匿藏、冬眠状态,以蓄养其生命的活力,中医称之为“养藏”。人体的阳气也随之潜伏于内,所谓“阳气”就是体内的“热能”和生命的“动力”,冬季养生应做到无扰乎阳,即不要损害人体的阳气。因此,冬季养生最关键的就是要防止寒邪的侵袭。中医养生专家王炜根据“冬主收藏”的特点,对冬季养生的几个要点问题进行一些阐释。

1、晨练有法:《黄帝内经》说“冬三月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。”告诉我们应日出而做,日落而息,避免无谓的耗散;每天多晒太阳,特别是怕冷的人,要多晒腰背部督脉,以补充阳气和体能。晨练不宜太早,注意避寒保暖,因为寒冷的刺激,会使交感神经兴奋,促使人体外周血管收缩,冠状动脉痉挛,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。 起床后用凉水洗脸,让自己适应寒冷刺激,可预防感冒、鼻炎。运动锻炼应以微微汗出为度,不宜经常汗出过多;汗后着湿衣,体虚之人容易引起感冒。

2、祛寒助眠:寒冷的冬夜,入睡难,很多人会用电热毯取暖,注意一定要睡前开好、临睡要关掉,避免彻夜使用;否则会引起神经系统、生殖系统、心血管系统及免疫功能等方面的疾病,还会危害孕妇和胎儿健康。中医有“寒从脚起”之说,睡前可用艾叶、红花、川椒等中药适量,煎水或打粉后开水冲泡,熏蒸、泡脚,水面没过踝关节,以微微汗出为宜;配合捏脚底、搓脚心,通过刺激足底穴位,可促进全身的经脉畅通,温经祛寒,帮助改善睡眠及手足冰冷情况;还以温煦丹田、补肾健脑。老年肾阳虚、夜尿多,艾灸丹田效果显著。

3、少浴勿泄:中医说“无泄皮肤”。从养生角度说,冬天要少洗澡,包括干蒸桑拿,避免汗出过多,伤了阳气。沐浴后可擦些润肤膏,以保持皮肤湿润,防止皮肤干燥。至于洗冷水澡、冬泳问题,要看每个人的体质情况,尽管冬泳能激发人体的防寒潜能,但耗散人体阳气,还是有违自然规律的。冬季还要“节欲”,特别是中老年人,更要减少性生活的次数,以保养肾精及“阳气”。 

4、冬令进补:能增加热量抗寒,还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藏于体内,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,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。饮食要以温热为主,如食用糯米、狗肉、羊肉、大枣、桂圆、韭菜等;熬粥、煲汤时,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入补益的中药。根据中医 “秋冬养阴”的原则,又应食用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,如银耳、核桃、芝麻、蜂蜜、胡萝卜、藕、西红柿、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的食物;其次多吃鱼、猪皮、牛蹄筋、鸭肉、软骨等胶原蛋白含量高的食物,它不仅能滋润皮肤,还能增加皮肤的贮水功能。

切记:无论食补、药补,自己该吃什么,一定要根据自身的体质进行辩证调养。中医说“虚者补之”,不虚则正常饮食即可。补虚要根据阴虚、阳虚、气虚和血虚的不同,相应进行调补。

1)阴虚症:常见症候潮热盗汗、五心灼热、口燥咽干、干咳少痰、眼目干涩、舌红少苔等。阴虚当滋阴,可选用六味地黄丸或大补阴丸,及银耳、鳖甲、麦冬、沙参、枸杞、百合等。

2)阳虚症:常见症候有面色皑白、四肢不温、阳痿早泄、纳少便溏、舌淡嫩、脉微细等。阳虚当壮阳,可选用金匮肾气丸,及鹿茸、紫河车、蛤蚧、冬虫夏草、杜仲等。   

3)气虚症,常见症候有精神倦怠、语声低微、易出虚汗、舌淡苔白、脉虚无力等。气虚当益气,可选用补中益气丸,及西洋参、黄芪、党参等。

    4)血虚症,常见症候有面色萎黄、唇甲苍白、头晕心悸、健忘失眠、手足发麻、舌质淡、脉细无力等。血虚当补血,此症可选用归脾丸或十全大补丸,及当归、阿胶等。

服用补药,还须注意脾胃运化功能,如脾胃虚弱、胃纳呆滞、胸脘满闷者,需要加入醒脾健肝药物,如陈皮、砂仁、木香、山楂、神曲、谷芽之类,以健脾助运。

感觉不错,赞哦! (0)
下次努力,加油! (0)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立场。
评论
    共 0 条评论
本站所发布的全部内容源于互联网搬运,仅限于小范围内传播学习和文献参考,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!
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—时间联系我们删除。敬请谅解!qq:2850716282@qq.com
山茶油 开运手机网页版在线使用入口
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特别鸣谢